中欧全站首页APP

旗下公司
WEIHUA NEWS
袁海霞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关注点
2022-12-27
访问量320
手机阅读

二十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京举行,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我们认为本次会议有以下五点值得关注:

 

宏观调控仍以稳增长为重心,力争明年经济有一定回升。本次会议共有4位新进常委出席,代表了下一届班子的经济工作方向。相比于此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对2023年宏观经济的定调更积极,会议指出“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表明来年工作重点将从疫情防控彻底转向经济增长。为了实现经济回升的目标,会议指出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我们认为明年的GDP增长目标可能会设置在5%左右,当前虽然仍处在疫情政策全面放松的过渡期,11月及12月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或依然偏弱,但明年二季度及之后宏观经济将进入新的稳态,特别是消费及服务业将迎来较大的修复空间。从宏观政策工具上来看,我们认为今年加大运用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或将延续使用,准财政政策不仅在支持基建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而且有利于财政政策与金融、货币政策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发挥“功能性”财政的作用。

 

 

防风险依然是底线,不应期待大水漫灌式的无底线刺激。虽然本次会议对宏观经济的定调更为积极,但在提出“三稳”目标之后仍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本次会议描述来看,稳地产是防风险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中诚信国际的统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房地产领域的债务规模已经攀升至56.34万亿元,占GDP规模接近50%, 当前房地产市场深度下滑不仅直接加大居民财富缩水压力及房地产上下游企业的经营风险,还会带来金融风险在银行体系内的交叉传导,并带来地方财政收入尤其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大幅缩水压力。因此化解房地产领域的债务风险和次生风险依然是防风险的重点工作之一,保交楼的民生底线与不走高杠杆老路的风险底线将贯穿明年房地产工作的始终。同时,本次会议还提出“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并专门讲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我们认为,疫情以来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压力已经有所凸显,明年对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防范不会放松,宏观政策仍会坚持精准性和有效性,不会对地方政府投资形成盲目刺激,新增专项债规模的扩张幅度或将相对有限。此外,我们认为来年宏观杠杆结构存在一定调整和优化空间,在保持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可控的基础上,中央加杠杆在刺激消费、支持投资等领域发挥作用仍有一定空间。

 

对于房地产的表述更加正面积极,稳地产依然是明年的重要任务。回顾2017年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次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达更为积极,比如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皆是将房地产作为民生问题的一部分予以阐释的,即认为房产泡沫影响到了民生改善。本次会议则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于房地产的表达显然变得更为正面。我们认为,2020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超调”,加大了居民、企业及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收缩压力,也对经济与金融的平稳运行带来了干扰。虽然关于房地产的因城施策、“三支箭”等融资支持先后落地,但或主要惠及行业头部企业,部分中小房企的现金流压力或仍然持续;同时疫情“疤痕效应”影响下居民部门谨慎性动机上升、购房意愿不足依然带来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增速的大幅下滑,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建议明年着重从需求端入手,通过进一步放松限购限贷、降低抵押贷款利率等措施加大稳定房市力度。

 

经济供给侧更加突出补短板,需求侧扩内需更加注重刺激消费。在经济供给侧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的产业政策将着力于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的研发与生产,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以及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领域将获得更大的产业发展机会,教育、养老及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民生短板行业也需要增加高质量供给。需求侧方面,本次会议明确提出“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我们认为,传统增长模式之下更多是通过投资拉动经济,消费的提振往往需要经历从企业再传导到居民的过程,疫情冲击严重影响了居民部门的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提振消费的紧迫性也超过往常。因此我们建议,应在刺激消费领域加大政策力度、补上政策短板,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通过直接向居民部门发放现金,以及为汽车、家电等大类消费品提供优惠及补贴等措施落实消费刺激政策。

 

民营经济在经济修复及稳定信心层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会议再次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表明了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疫情冲击对于民营经济的影响更大,而民营经济修复是稳定就业和稳定预期的关键,本次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并要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我们认为,当前内生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与民间投资不足是宏观政策未能发挥效能的重要堵点之一,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振企业家精神有利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促进实现经济供需的良性循环。